2011年1月原油价格_2011年原油为何大涨
1.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2.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下图为中俄原油
3.是不是石油一涨价,就要地震? 中国发改委说汽油涨价,肯定会有地震发生 是这样么?
4.求2011年1至3月时政 一定要超全面(几乎一天条)
5.中俄原油管道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通,首日向大庆输送原油42万吨,年输送1500万吨。读下列图文材料,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
s://.ixigua/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1月油价调整时间:1月15日24时,1月29日24时。
2月油价调整时间:2月18日24:00。
3月油价调整时间:3月3日24时、3月17日24时、3月31日24时。
4月油价调整时间:4月15日24时,4月28日24时。
5月油价调整时间:5月14日24时,5月28日24时。
6月油价调整时间:6月11日24时,6月28日24时。
7月油价调整时间:7月12日24时,7月26日24时。
8月油价调整时间:8月9日24时,8月23日24时。
油价价格影响因素:
1、开成本:陆地油田、海洋油田和页岩油,不同种类的原油开成本肯定不一样;同种原油分布在不同区域,其开成本也不一样。
2、原油炼化成本:而且将原油炼化成不同的成品油,而且这个每种成品油的成分、浓度、添加剂等等都是成本。
3、原油成本:世界上的油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人均原油拥有量天差地别,买别人的东西肯定要花钱。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下图为中俄原油
油价暴跌的原因主要有:
1、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谈判破裂,沙特宣布增产石油,俄罗斯也互不相让,也要增产石油,导致石油暴跌;
2、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取紧急措施,封村封城,有的国家封上了国门,经济活动处于半停止状态,世界贸易中断,国际游轮停摆,石油消费税减,导致石油暴跌;
3、最近两年因为新能源的大量应用,以及美国页岩气开技术的成熟,石油消费总量占比逐年下降,导致沙特和俄罗斯加快了开速度。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2-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是不是石油一涨价,就要地震? 中国发改委说汽油涨价,肯定会有地震发生 是这样么?
小题1:A 小题2:C |
试题分析: 小题1:管道运输安全性能高,但目前发展速度较慢;运输效率高,但目前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但不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但连续性强,运量又大。故选A。 小题2:俄原油运往东北地区,减少了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中国东北大气质量的改善;多渠道的输入原油,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供给水平、改善能源进口结构;向中国输入原油,不会改善改善俄罗斯能源短缺的状况,但能促进俄罗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管道运输的优点及输入石油的意义,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管道运输的优点,掌握向中国输入石油的意义。 |
求2011年1至3月时政 一定要超全面(几乎一天条)
2010年4月13日发改委决定上调油价,早上7时49分,青海玉树7.1级地震。
2010年10月25日发改委宣布,10月26日零时起上调油价。同一天,印尼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2010年12月22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日本发生7.4级地震。
2011年2月20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新西兰发生6.5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日本发生9.0级地震,
2011年4月7日零点上调油价,晚上日本再次发生7.4级地震。
2012年2月8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汶川都江堰交界发生3.7级地震。
2012年3月19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墨西哥发生7.6级地震。
只能说巧合得太神奇了
中俄原油管道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通,首日向大庆输送原油42万吨,年输送1500万吨。读下列图文材料,
2011年1月
1、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
2、1月19日,中国国家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一致同意,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3、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据初步测算,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3%;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分别实际增长7.8%和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市。
4、1月12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这已是香港连续第十七年名列经济自由度榜首。
2011年2月
1、2011年2月初至今,泰国军队与柬埔寨军队在边境的一座神庙柏威夏寺附近多次交火。 这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寺在两国民众间拥有极高宗教地位和艺术地位,两国因这座古寺而产生的争端已有数十年之久。
2、埃及副总统苏莱曼2011年2月11日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执政近30年是埃及近150年来在任时间最长的***穆巴拉克已经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军方。
3、日本2011年2月14日公布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4、苏丹总统巴希尔2月7日下午正式宣布接受苏丹南部公投最后结果——苏丹南方与北方的分离。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在2月13日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上确定公投后将与北方分离,即将建立的新国家国名为“南苏丹”。
2011年3月
1、 3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竣工,国博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是党和在“十一五”时期推出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新国博总建筑面积达到旧馆的三倍,成为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简称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3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简称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批准了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
4、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5、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里氏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6、纽约时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后来,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利比亚国内反对派要求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下台。
2011年1月至3月国内外重大时政
1、2011年1月1日,一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将给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深刻影响。新实施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
2、1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3、1月14日,中央、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1月21日至22日,温总理来到河南鹤壁、安阳等地,深入麦田,与广大干部群众座谈,部署抗旱夺丰收工作。
5、院日前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6、2月14日,根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7、2月14日晚,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是: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雷锋传人”郭明义,“舟曲之子”王伟 ,“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最美”洗脚妹刘丽以及“警界保尔”孙炎明。“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了三个群体,分别是: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中国志愿者群体。
8、3月3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两会上,坚持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以“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列入五年规划,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会内到会外,一个基本共识越发清晰——中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9、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地震。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导致日本东北部地区遭到破坏性极强的灾害。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泄漏成为地震引发的最危险次生灾害。
10、3月1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来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附:新华社评选的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2010年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按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共同谱写了一曲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乐章。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举行第五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三、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
新华社7月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了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强国行列。根据纲要,我国将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四、隆重庆祝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9月6日举行。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五、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地震;8月7日23时40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甘肃舟曲……2010年,我国地震、洪涝、干旱、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异常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党中央、院和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的篇章。
六、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
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七、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刷新3项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和27项亚运会纪录。2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亚运会金牌,36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亚运会奖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199枚金牌、416枚奖牌,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12月12日至12月19日举行。这是亚洲残疾人体育组织重组后举办的首届亚洲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
八、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计算机
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
九、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
国家统计局12月3日发布公告,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10928亿斤),比上年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是战胜严峻自然灾害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我国粮食总产已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水平。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中央提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院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适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进一步为宏观经济政策定调。
2010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按发生时间为序)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这是目前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涵盖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双方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重建艰难
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粗略估计造成20多万人死亡,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为海地200年来最严重灾害。灾后重建进展缓慢,至今仍有约130万灾民住在临时帐篷里。10月,海地又暴发霍乱疫情,数周内蔓延全国。截至12月22日,霍乱疫情已导致近2600人死亡,超过12万人接受治疗。地震、飓风、霍乱以及政局动荡,使海地人道主义局势日益严峻。
三、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
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黄海)爆炸沉没,104名官兵仅58人生还。5月20日,韩国公布调查结果称,“天安”号遭到朝鲜小型潜艇鱼雷攻击而沉没,朝方称其与这一毫无关系。11月23日,朝韩在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相互炮击,造成韩方4人死亡。朝方称,交火由韩国向朝鲜领海发弹而引起。11月28日至12月1日,韩美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举行联合军演,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参加。12月3日,为期8天的日美史上最大规模联合军演又在日本周边海域展开,东北亚安全局势一年来持续紧张。
四、冰岛火山灰致欧洲航空瘫痪
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在高空向东向南飘散,在挪威、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以及俄罗斯等多国上空聚积,导致欧洲空中交通一度瘫痪,波及全球空运。火山喷发一周内,欧洲取消约10万架次航班,经济损失达数十亿欧元。持续约40天的火山喷发还对冰岛畜牧业和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
五、美墨西哥湾漏油酿生态灾难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爆炸起火并最终沉没,导致11人死亡和大量原油外泄。事故发生后,堵漏工作一波三折,不断受挫。9月19日,美国宣布漏油钻井被永久性封堵。其间,400多万桶原油流入大海,酿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六、新兴国家全球经济地位上升
4月25日,世界银行决策机构发展委员会表决同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重提高到47.19%。11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份额改革方案。2012年前,IMF将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世行和IMF在治理改革上相继取得突破,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和IMF第三大份额贡献国,在两大机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
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
4月27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再次下调希腊信用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信用评级也先后被下调,去年年底在希腊首先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蔓延之势,严重冲击欧元稳定和欧元区经济复苏。5月2日,欧元区启动希腊救助机制;11月,债台高筑的爱尔兰也不得不接受外部援助;市场还担心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时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为应对债务危机,欧元区多国被迫取财政紧缩政策,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八、全球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诞生
5月20日,美国基因专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了全球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组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这一成果向人为创造简单生命形式迈出关键一步,并有助于推动新型生物燃料合成工艺的研究。这一成果有望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
九、智利矿难救援创造奇迹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米深处,在艰难的条件下团结自救,顽强求生。智利举全国之力,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展开救援行动。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于10月13日将被困矿工全部救出。此次救援规模和难度之大、矿工井下生存时间之长,世所罕见,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十、美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他国质疑
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在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这项政策在全球引发广泛质疑与批评。批评者认为,美联储“大印钞票”以刺激经济复苏,实际效果难以预料,并将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和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涌向其他国家,危及国际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全球经济复苏。
(1)集中地区:西西伯利亚; 运输方式:铁路; 在油气运输上,可以实现平稳、不间断地输送:实现了安全运输,管道在地下密闭输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全天候连续运输;管道在密闭状态下运输,油气不易挥发,质量不受影响;管道运输损耗少、运费低、占地少、污染低;运输量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 (2)加快国内油气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多元化;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并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 (3)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夏季降水较少。 (4)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面积广大,自然丰富。劣势条件:气候严寒。意义: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有利于开发,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